

德國Drupa2004印刷大展回顧和省思
黃建銘 Steven Hwang
PrintCity階段任務結束了嗎?
7月12日愛克發新聞稿宣佈,退出PrintCity聯盟,該公司認為PrintCity已經達成階段性任務,未來愛克發會選擇可展示出和客戶連接優勢的新方案。愛克發在5月6日至5月19日Drupa2004印刷大展,是Drupa印刷展第六館的PrintCity印刷製造商相互連結的領導廠商,未來相互連結的展示不需侷限於PrintCity聯盟成員廠商而已,據愛克發影像解決方案副總裁Jan Daele表示「PrintCity專案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成功」。在Drupa2004印刷大展所有成員廠商全部的系統和軟體皆整合起來。JDF相互連結、自動化、開放性結構和相容性,目前在印刷工業是真實的。我們展示這些連接是在我們日常商業,而不只是侷限於聯盟或展覽展示而已。
Agfa影像系統銷售和服務副總裁Marc Schillemans說「在Drupa之前我們是創始合作夥伴,但現在與事實上有些不同。開放系統已經變成我們持續投資我們努力和資源在客戶的創新、連結和有獲利方面」。
在Drupa2004印刷大展在最大展覽館第六館佔地16,000平方公尺及約佔有所有展場10%樓面,由58家印前、印刷、印後加工、材料供應商和軟體整合廠商等組成「PrintCity」聯盟,響起激昂的JDF軍號,分類為包裝和標籤 (Packaging & Labels)、 Web & Publishing、Small Commercial、Industrial Commercial和PostPress等項目,印刷展覽會後此聯盟的各廠家各自發表新聞稿大肆宣傳PrintCity的銷售量之際,這個消息令人充滿好奇。筆者在前文表示我個人很不看好JDF在台灣印刷業的推展,其中有一個重大因素是各設備之間連接的介面接收和發收管理資料的整合問題,此問題不像筆者多年前在推動利用ICC profile進行色彩管理系統,因為主要是由電腦作業系統層次的色彩引擎去解決不同設備之間互相聯繫資料。但是,JDF作業流程需要強力的介面軟硬體、系統整合和資訊管理系統加以整合,不然往後設備版本、週邊設備和軟體版本的更新之後,後續維護工作就相形變得很重要,如果處理的不好,此系統可能就變成孤兒,更慘的話說不定變成棄嬰。
更重要的是到底印刷廠需不需要它這個課題,是否需要重新清點一下印刷廠整個作業流程的各個作業,檢視出何者為目前的生產瓶頸,何者是連線 (On-line)作業流程,此作業考量是越後面的作業其產能要高於前者;反之,如果是離線 (Off-line)作業流程,此作業考量是越前面的作業其產能要高於後者。舉例而言,在印前輸出作業流程有掃描分色、製稿、RIP計算、輸出機輸出、沖片(版)作業,其中由掃描到製稿一般是離線作業,所以在建置印前作業時,掃描分色的產能要大於製稿,否則會產生瓶頸,造成生產線斷線而需等待;由製稿完成後到輸出作業,沖片(版)設備的產能要高於輸出機設備、輸出設備產能要高於RIP計算、RIP計算產能要高於製稿工作站的產能。至此,有一個很重要的是必須先提出來,那就是在生產作業流程中解決一個瓶頸後,令一個瓶頸必然會產生,而自動化的目的就是將離線作業經研發設計重新調整為連線作業流程。最後,要特別注意,當解決一個瓶頸後,已經預知所產生的下一個瓶頸是目前無法解決,並且可能會傷害整個原來作業環境,可能要放棄這個解決瓶頸的任何決策,以免傷害主體而無法回復。
寫到這裡不代表說JDF是沒用的,而是為什麼要用JDF呢?上、下游是否能夠支援呢?是否有足夠的軟硬體整合廠商呢?是否能連接到現有MIS系統呢?現有的作業流程是否符合連線作業呢?假使其中有一項你覺得遲疑,那可你要慎思,因為印刷生產追求的是整體效能,而不是單一作業的效率,那也就是表示前者可能每個作業平均是百分之七十的達成率,最終整體效能有百分之六十幾;而後者可能其中有一個作業達成率是百分之九十幾,但中間其他作業只要一個作業只有百分之三十,整體的效能只有百分之三十。對於印刷廠而言,投資應該是讓客戶印刷生產在工廠的時間越短越好,越早交貨越好,往這個邏輯思考應該就不至於有太大的遺憾了。
色彩管理系統(Color Management System)圖騰化
在Drupa2004印刷大展會場到發展印刷品質控制導具和相關軟體的System Brunner攤位,和該公司輪轉印刷連線控制部門執行總裁Andrew Hollis聊了一個小時有關會場的趣聞,他表示大部分的參展者到System Brunner攤位大都會問你們的產品視不是具有設備色彩描述檔(ICC profile)、PDF、JDF…等功能,他只能瞠然回答「哪到底要作什麼呢?」,我安慰他據我個人多年的色彩管理實務經驗,製作ICC profile只是佔色彩管理不到1%的工作,我們稱此步驟為特性化(characterize),但最重要的步驟應該是校正 (calibration),將我們要達到的數值讓它能昨天、今天和明天都一致。我說這些多不是很重要的,不是科技 (technology),而只是專門術語(terminology),就像到畫展看到每一幅都有定價,大多數人只管定價數目,不管畫本身的內涵。所以,我只要賣一個空無一物的畫框,然後加一個價格牌標示新台幣一百萬元,就有很多人跑過來端詳了,價格越貴越多人聚集圍觀。就好像佛洛依德 (Sigmund Freud)著作「圖騰與禁忌」一書所談到人類歷史上一直存在大規模文化清潔運動,人們會在社會系統中建立「最崇高」的的理念或原則,來指出「有污染力」的、「卑賤」的東西以進行排除,在所有所謂規範中,是否有另一層隱藏的「不合理」、「強迫性」的貴、賤分野而不自知呢?
目前在處理色彩管理有些問題,提出來供印刷先進共同討論。首先,什麼是好的色彩複製標準呢?可能大部分的人會回答說「色差 ( color difference)」,以數位打樣而言,到底合格樣張的標準為何呢?有人會說E Lab色差在5.0以下或4.0以下,筆者在任職美商蘋果電腦期間,於1998年TIGAX印刷展辦過「印刷分色打樣大賽」,我設計五個灰階色塊及十五個彩色色塊,以分光光譜儀量測判斷數位打樣的優劣,發現犯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以平均色差作為衡量標準,其他十五個色差可能都在4以下,但灰色色塊有一個在8,整體平均色差很小,但是視覺上數位打樣和印刷品差異很大,終於發現我忽略在彩色複製學常提到的五要素,即(1)版調複製 (Tone reproduction)、(2)灰色平衡 (Gray balance)、(3)色彩修正 (Color correction)、(4)鮮銳度 (Image sharpness) 、(5)心理參考顏色 (Psychological Reference),版調複製和灰色平衡在視覺上比色彩修正更重要,對於此問題曾經和RIT鍾宜寧教授討論過,他表示他們也發現此問題,所以,如果要求平均色差時在灰色色塊乘以一個權數3,最後再平均色差。
其次,在進行色彩管理所使用的量測分光光譜儀器的量測條件、重複量測精準度(Repeatability)、相互資料交換性等特性,先以量測儀器量測條件談起,常發現分光光譜儀的色溫確定是D50或者其他色溫。在高階積分球分光光譜儀要確認是UV包含 ( Include)或UV排除 (Exclude),再來就是鏡面光包含 (Include)或鏡面光排除 (Exclude),用在不同的材質即印刷應用,一般而言,用在配色作業是使用UV包含,用在對色作業UV排除。再者,分光光譜儀的重複量測精準度,筆者曾經測試以IT8.7/3平版印刷品乾燥後樣張量測,以手持是連接電腦的小型分光譜計量測後,放在隔絕光線值設環境下,間隔二小時後再以相同儀器量取相同樣張量取IT8.7/3樣張,發現有部分咖啡色和墨藍色色塊,發現色差竟然達10;相同條件以Data Color積分球分光譜儀量測,兩個時間量測色差在0.3以下,這也是我們在進行色彩管理最常發現的問題。還有不同廠牌分光光譜儀之間量測資料的路通問題,這也是目前在進行色彩管理時量測時需要注意的要點,常常發現在ICC profile進行色彩轉換時的原始設備色彩描述檔 (Source profile)對應到目的設備色彩描述檔 (Destination profile)時,尤其是在進行彩色數位打樣時,往往要使用相同的分光光譜儀來量測,才會得到比較小視覺色差的彩色數位打樣結果。目前GretagMacbeth提出色彩交換格式CXF (Color Exchange Format),考慮到開放介面、量設條件 (多角度、積分球…)、物理量測數值(例如:光澤度…)、色彩描述、色外觀因素、支援所有重要色彩空間、支援ICC資訊、支援周圍光因素、支援軟體規格資料、可向前向後相容、開放XML格式,作為不同量測分光光譜設備數位資料的流通交換。GretagMacbeth公司在Drupa印刷大展推出不少新的量測設備和軟體,其中作令筆者覺得有趣的是SpectraMat這款量測設備,可直接量測印刷成品圖片印紋,而不需另外加上印刷控制導表,對於台灣印刷業常因客戶的紙張剛好,根本沒有多餘的紙邊可以加上印刷控制導表的位置,可能有實務上的助益。
最後,一般在進行色彩管理軟體進行製造ICC profile時,有些設定要了解其設定的原理和方法,例如:如何決定四色油墨總量 (Total Area Coverage: TAC)、最大黑版限制 (Black Ink Limit)、GCR或UCR、黑版起始點、色域對應 (Color Intent)條件等等…,這些都是在實務進行色彩管理時的一些鷹特別注意的事項,因為篇幅有限只能概略描述色彩管理的基礎步驟,待爾後再專文詳述。
印刷整廠整線自動化作業流程系統大排檔
Drupa印刷大展會廠有些廠商推出印刷整廠整線自動化作業流程系統,將物流和資訊流作業流程整合,從估計訂單系統、物料管理、工時資料、工作排程、印刷成本計算等等…管理資訊和印刷相關紙張資訊、油墨資訊、完成尺寸、色彩管理資訊等等…印刷製程資訊結合,以達增加效率、提供品質、將低成本之目的。其中包括Heidelberg公司的Prinect系統流程、MAN ROLAND公司的Printnet系統流程和Komori公司的DoNet系統流程,這三家印刷機製造廠商,都提出號稱有CIP4和JDF功能的相關流程解決方案,分別簡單介紹其產品的特色和功能。
Heidelberg公司的Prinect系統流程,以Prinect Meta Dimendion為核心,它是一個可處理PDF1.5的RIP和工作流程作業系統,可處理OPI、拼大版、PPF、色彩管理、網點形狀、補漏白 (trapping)、打樣等等…資訊。在客戶端開始的Prinect Prinance作業透過網際網路連接管理資訊系統,負責MIS整合流程,包括效率、相關成本預作準備、工作安排、決策階層管理;Printect Data Control作業流程製造資訊系統,以Modern或網際網路連接海德堡產品和作業員之間的溝通;在經過Prinect Signa Station拼大版工作站、數位打樣系統、Prinect MetaShooter設備整合CTP和CTF產品得到一致的印刷品質等印前作業流程。在色彩管理上,有Prinect Profile Toolbox,內含PrintOpen 5.1和Quality Monitor1.1,用來產生ICC profile和控制品質功能;在輸出曲線調整,有Prinect Calibration Toolbox,有Calibration Manager 2.2和Quality Monitor1.1。以Prinect Prepress interface連結Prinect CP2000 Center控制Speedmaster印刷機單元相關印刷作業,以Prinect Axis Control連接自動十字線對位的Prinect Auto Register工作站,在以Prinect Image Control印刷印紋品質檢驗和回饋資料。再以P- Net / Compucut連接Polar裁刀機,最後以Prinect FCS 100連接裝訂設備。
MAN ROLAND公司的Printnet系統流程,報業印刷機、商業輪轉機和平張印刷機,只要在可裝PECOM介面,可經由Printnet的Jobstar- Jobplan- Jobperform, Jobtrack, Jobreport作業流程而達到整廠整線自動化的目的,Printnet室一個End- to- end工作作業流程,適用於所有的出版印刷、商業印刷和包裝印刷產品,可將出版社和印刷房連線起來。另外,在會場看到Roland 700所謂的複合機印刷機在第一座上加裝Flexo和燙金設備,最後一座上方加裝鷹眼(Eagle Eyes)檢查骯點,號稱原子筆尖大小髒點可檢驗出來,然後在收紙台之前加裝一座InlineSorter,將檢查出髒點的紙張由此收紙台檢出,可連線品檢出不量印刷品。
Komor公司推出DoNet系統流程,在印前部份以Mac DTP、SCREEN / Rite info、HIFIEX、EFI / Prin Cafe工作站以CIP4/ IDF連接到K-Station工作站,來連接控制Komor印刷機設備,其中「Komori彩色管理系統」可以利用濃度計掃描系統(PDC-S)測量Komori彩印刷控制色導表塊,將所得到的數據快速簡便地轉換為符合Komori印刷機的特性ICC profile曲線資料,並將該資料傳送到印前部門,輸出色彩管理導表。「Komori彩色管理系統」完全是個性化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印刷機、材料以及打樣設備的不同,建立不同的印刷特性曲線。而Komori分光濃度計掃描系統(PDC-S)通過對印刷紙張上的彩色控制導表進行掃描,確定油墨濃度和色調。分光濃度計掃描系統(PDC-S)采用分光光譜測試方法,可印用於印刷CMY三原色及特別色油墨。在螢幕上可以很清楚地顯示各種測量數據、設定的目標濃度以及測定值和目標值之間的差異,需要回饋測量結果時,自動將需要調整的數據傳送到印刷質量控制系統(PQC),確保所要求的印刷濃度,對印刷質量自動進行管理。此外,還可以將測量得到的數據加以記錄,作為品質保證數據資料集中進行保存。
另外,利用貴刊一角特別感謝馬汀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賀克明先生在Drupa會場每天中午提供德國香腸午餐,台灣小森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贊助、華服夥伴廖素婉提供杜塞道夫住宿和早晚餐。
參考資料:
http://www.agfa.com
http://www.printcity.com
http://www.gretagmacbeth.com
http://www.systembrunner.ch
http://www.heidelberg.com
http://www.man-roland.com
http://www.komori.com